滁州学院2016年十大新闻评选揭晓

作者:发布时间:2017-01-11浏览次数:819

一、接受省委专项巡视,整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2016年7-9月,滁州学院先后接受省委第三专项巡视组专项巡视、省审计厅对法人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在接受省委专项巡视过程中,学校党委就积极着手谋划整改工作,把巡视整改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责任担当,全力以赴推进巡视整改各项工作,重点在落实上下功夫、在结合上做文章、在关键处用力,把审计整改与巡视整改结合起来,共同推进落实,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学校党委把巡视组反馈提出的4类13条意见细化分解为36个问题,建立机制、立行立改、对账销号,第一时间抓好整改落实。把巡视整改和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体现在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与扎实推进学校各项重点工作任务落实有机结合,集中开展了以“加强党的建设、落实‘十三五’规划、推动审核评估”为主要内容的专项行动。坚持问题导向,把制度建设作为巡视整改的重要内容,着力形成整改长效机制。巡视整改加强了基层组织建设、突出了党风廉政建设、完善了学校制度建设,加强和改善了党对学校工作的领导,打造一支清正廉洁的干部队伍,形成了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二、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党建和宣传思想工作得到深化

2016年,滁州学院党委把“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作为全年党建龙头任务扎实推进,把学习教育与推进学校改革发展和重点工作任务落实,与加强意识形态和思想政治工作,与落实“十三五”规划、推动审核评估工作融入一起,提出“四个进一步”的基本目标和“五个着力解决”的具体任务,明晰了建设发展中存在的短板,理清了学校转型发展的思路,明确了“提高质量、提升水平、办出特色”的阶段目标任务和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的目标任务。把解决问题贯穿始终,切实以学习教育的成效推动各项工作,以工作成效检验学习教育成果,促进学校转型提升。学习教育强化了党委领导核心作用,提升了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广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锤炼了党性,锻塑了党员干部队伍,为促进学校深度转型提升,加快推进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提供了坚强的思想保证、组织保证和强大的动力支撑。

学校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出台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的意见、大学文化建设意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巩固意识形态领域阵地,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和宣传思想文化工作。

三、转型提升引领发展,“十三五”良好开局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是滁州学院从“合格”到“上水平”的转换期、综合改革的攻坚期、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的关键期。学校紧扣“转型与提升”的主题,明确“地方性、应用型、开放式、信息化”的办学定位和“提高质量、提升水平、办出特色”的阶段性发展目标,加强对“十三五”规划和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规划、师资队伍建设规划、科技工作规划、校园建设规划等四个专项规划的学习、宣传、解读和研讨,坚持内涵发展、创新发展、特色发展、开放发展、协调发展,细化全年工作目标和任务,制订路线图和时间表,推进工作有效落实,引领学校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学校抓住综合改革核心问题,制定清单,将改革7项重点工作分解成20项具体任务,与落实“十三五”规划结合起来,与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结合起来,与推进转型提升结合起来,一年来在体制机制、教育教学、科研工作、人事管理、财务管理、资产管理、后勤管理、校园文化建设等学校发展的各个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实现了“十三五”的良好开局。

四、推动审核评估工作,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2016下半年,滁州学院印发审核评估工作实施方案和阶段性工作计划,指导和检查各二级学院开展审核评估工作。完成2016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制)订。出台专业评估方案,开展专业教学质量评估,全面推动审核评估工作。学校以修制定新版人才培养方案为突破口,把办学定位,尤其是“开放式、信息化”融入培养方案中,把改革措施落实到课程中、落实到教学过程中,加强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新增5个应用型本科专业,立项建设专业核心课程87门、慕课课程10门、教学研究项目45项、教学团队10个。继续深入推进公共基础和通识选修类课程教学改革。新增校外实习基地28个、校企合作班3个;全校共有15个学院7229名学生参加了暑期实践教学小学期活动。学生在各类文化竞技、科技发明、创新创业等比赛中获奖数量逐年攀升,共获国家级奖项34个、省级奖项481个。3支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获批国家级立项,2支教团队入选安徽希望工程暑期田园课堂,学校连续第三年被团中央表彰为“全国优秀单位”称号。据统计,2016届毕业生年终就业率达96%。

五、突显学科建设重要地位,科技工作取得新进展

滁州学院2016年科研到账经费突破2000万元。获得各级各类纵向科研项目119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国家社科基金面上项目1项、国家艺术基金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项。与100余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了实质性的合作关系,联合攻关开展技术研发,签订产学研合作项目100多个,到账经费近1300万元。获得201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获得国家专利授权88项、发明专利22项。在各类学术期刊发表二类以上论文108篇,其中被SCI收录33篇、EI收录19篇。

学校进一步确立学科建设的重要地位,促进科研与学科建设的良性循环。找准学科生长点和建设的着力点,主动调整学科内部结构与方向,按照“凝练学科方向、汇聚学科队伍、搭建学科平台”的要求,引导教师进学科、进平台、进团队,提升学科建设对科技创新的贡献度,对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显示度。结合硕士点申报工作凝练了重点学科方向,与安徽理工大学签约联合培养研究生。把学科发展融合平台建设,做好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高校智库项目、省高校思政理论课建设工程等科研平台建设,使之成为聚集和培养高层次人才,培育学科团队、开展学术交流的重要阵地,成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地。

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应用型能力

2016年,滁州学院获批高校教师系列副教授任职资格评审权,首批获批地理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学、生物学、化工、食品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等7个一级学科评审资格。全年晋升教授职称5人、副高级职称35人。柔性引进教授等各类正高级人才17人、全职博士学位教师12人;选派攻读博士学位教师16人、国内访问学者10人、海外短期研修42人。新增认定“双能型”教师93人,取得中级以上职业资格教师47人;建设教师社会实践基地31个,组织赴企业挂职锻炼教师114人。

制订博士后管理工作实施细则,成立博士后管理委员会,与合肥工业大学联合开展培养博士后工作。制订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实施意见,明确满足“双创型”人才培养需要的师资建设目标任务和主要举措。组织实施了省本科高校理工类教师应用能力提升计划培训项目,遴选地理信息系统和物联网工程两个专业点承担首批培训工作,面向省内外高校累计培训青年教师116人。

七、强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双创”工作成效显著

滁州学院将2016年确立为“创新创业教育推进年”,强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组织修订了2016版人才培养方案,初步构建了创新创业的教学、训练和实践三大体系,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开设创新创业基础类课程,强化学生的研究性、创新性的学习和实践,大力开展科技创新、学科竞赛、创业训练等活动,支持和鼓励学生开展创业训练与创业实践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2016年,学校创业学院荣获安徽省首批创业学院,在安徽省应用型高校联盟年会、全国新建本科院校联席会议暨第十六次工作研讨会上介绍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做法和经验。

与滁州市人民政府共建创业学院、科创空间等,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开展“双创”活动,承办第十一届安徽省大学生职业规划设计大赛暨大学生创业大赛。组织编写了3部“双创”教材,建立了校内外专家指导库。积极搭建平台,组织开展了各级各类学科竞赛、创业大赛共51项,参赛学生达10000余人(次)。学生创办并有实质性运作的企业34个。全年共获批45个国家级大创项目、参与评选135个省级项目。27人参加了KAB项目培训,895名学生参加ETP、SYB、TSPS等项目培训。学生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八、多措并举抓学风,激发学生学习潜能

2016年,滁州学院立足实际,狠练内功,进一步加强学风建设,多举措、全方位营造比学赶帮的良好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潜能,激励学生成长成才,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推进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发展,将二级学院总支秘书和团总支书记分设,把学生工作队伍主要精力引导到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服务上来。建立学风动态跟踪和反馈机制,开展校院两级学风督查,发挥教学督导组和学生信息员的信息反馈作用,加大对学生上课、自习和晨跑的考勤和巡查力度,加强学生学习行为的养成教育。以活动为载体激发学生学习潜能,开展考研辅导报告会、学习经验交流会、结对帮扶推进会、学习型寝室创建、无手机课堂倡议等形式多样的学风建设活动,在校内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充分发挥榜样的示范激励作用,通过召开学生表彰大会、经验交流会、优秀校友专题报告会和优秀学生事迹宣传等活动,激励广大学生努力学习、奋发向上。

6000余学子荣获各级各类奖学金和先进个人称号,2014级地理科学专业团支部获团中央表彰,78个班级获“优良学风班”,25个班级获“先进班集体标兵班”,262人考取硕士研究生。麦可思数据显示,2015届毕业生对母校的总体满意度为94%,比全国非“211”本科高校平均水平高4个百分点;2015届毕业生对母校推荐度为77%,比全国非“211”本科高校平均水平高12个百分点。

九、与台湾高校企业互访频繁,持续推进开放办学

2016年,滁州学院与台湾高校企业互访不断。校领导带队访台,与台湾淡江大学签订“姊妹校”合作协议,参加“2016年第三届皖台物联网研讨会”,深化校际、校企、产学研合作,深入研讨交流人才培养工作。选派16名中层干部赴台交流学习管理经验,14名教师讲学、访学、参加学术会议、课程研修、开展产学研合作。48名学生赴台高校交换学习、开展小学期制实践活动。台湾逢甲大学、台湾生命集团、台湾程曦信息集团、受恩养老服务有限公司等高校、企业领导来校访问,共建“受恩智慧养老与健康学院”“受恩智慧养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0名台湾专家学者和师生来校开展学术交流、项目研究、校企合作和徽文化研习。

对外交流广度深度不断拓展,与欧美、东亚、东南亚国家交流频繁。先后选派83名师生赴美国、英国、德国、韩国、马来西亚、泰国等高校访学研修、学术交流、交换学习、游学,接收6名韩国留学生来校学习。两个代表团赴美国和马来西亚商谈合作办学、签订教师博士培养协议、交换生培养协议和合作培养硕士研究生协议。日本、德国、马来西亚和韩国等国家高校代表团147人(次)来校交流学习;马来西亚城市理工大学、韩国韩瑞大学领导带队访问,落实“6+7”MBA硕士培养项目,推广教师博士培养和交换生培养项目,开展文化交流。

十、变革后勤管理体制,后勤社会化迈出坚实步伐

适应建立现代大学制度要求和学校事业发展需要,滁州学院把后勤化改革作为学校综合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加以推进。2016年,学校梳理后勤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把握正确的改革方向,妥善安置分流后勤人员,理顺角色关系,重组后勤管理与基建处、后勤服务公司,实现后勤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的根本转变,加强了内部监督和内部治理,提升了廉政风险防控,提高了效率,为学校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后勤保障。

开工建设4.4万平方米的会峰校区综合实验楼,完成琅琊校区图书馆、大学生活动中心改造工程、会峰校区汽车检测线工程、旅游专业实训实验室改造等,以满足教学实验需求。完成琅琊校区危房改造教职工回迁楼建设,改善教职工住房环境。加快快递中心整合、扩大浴室进公寓数量、改善会峰校区校医院环境、完成大学生孵化基地改造工程、整合校内商业网点、建设简易非机动车停车场、维修900余间毕业生公寓、整治会峰校区三角地带环境等,以方便师生学习生活。全年完成绿化1.5万平方米,美化了校园环境。2016年6月荣获安徽省首批“公共机构能源资源计量示范单位”称号,“十二五”期间节能工作获安徽省教育厅考核“优秀”等次。


版权所有 © 滁州学院招生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