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学院2020年十大新闻

作者:党委宣传部发布时间:2021-01-18浏览次数:487

2020年是新中国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也是学校发展历史上不平凡的一年。学校党委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带领全校师生员工克难奋进,写出了不平凡的蔚园故事。让我们一起回顾。

一、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改革发展,实现“双胜双赢”

上半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校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及上级决策部署,见事早、行动快,始终把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全面贯彻“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以“五个一”举措、“六个一律”要求、“十个落地见效”,切实加强对疫情防控工作组织领导。各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充分发挥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全校上下以实际行动筑牢疫情防控坚实防线,顶住了压力、经受了洗礼、接受了考验,涌现了一批防控先进典型,持续保持疫情“零状态”,守护了全体师生员工健康和校园安全,交出了疫情防控合格答卷。同时,深入推进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国际交流与合作、文化传承与创新工作,尤其在全省高校率先全面开展在线教学,将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落到实处。下半年,落实落细常态化防控,精心做好学生返校复学准备工作,教育教学平稳有序。省委巡视整改、文明校园创建、70周年校庆、学科与专业建设、高层次人才引培、校园基本建设等各项工作全面推进,取得了优异成绩,实现了“双胜双赢”。

二、抓住省委巡视整改契机,有力推进学校上水平发展

5月7日至7月10日,省委第九巡视组对我校开展巡视。9月9日,省委巡视组向我校反馈巡视意见。学校党委把巡视整改工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以高度政治自觉和责任担当,推出98条举措,全力把省委巡视反馈的4类9条26个问题整改落实到位,巡视整改工作取得阶段性良好成效。统一谋划和扎实推进意识形态工作专项检查反馈意见整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检查反馈意见整改、省属高校“四个专项治理”和省委教育工委督办问题整改工作。学校党的政治建设更加深入,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进一步加强。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落实,思想政治工作更加扎实,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牢牢把握。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管党治党、办学治校能力进一步提升。干部教育监督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监督执纪问责进一步强化,政治生态进一步优化。内部治理体系更加完善,内部治理能力进一步提升。开放办学不断深入,发展活力更加强劲,师生员工精气神更加提振,落实“四个服务”要求,写好滁州学院“奋进之笔”的内生动力进一步迸发,有力促进了学校内涵式高质量发展。

三、喜庆建校70周年,开启与滁州市共建“滁州大学”新征程

2020年是学校建校70周年。11月7日,在建校70周年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与发展论坛上,市校签订滁州市人民政府支持滁州学院创建滁州大学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迈出学校由滁州学院向创建滁州大学转换的坚实一步,标志着校地合作的新篇章、校地融合的新台阶。在庆祝建校70周年期间,围绕“奋进新时代、共筑蔚园梦”主题,坚持“简朴隆重、务实创新”原则,学校举办校史陈列展、科技成果暨创新创业成果展、美术作品展、凤阳花鼓传承成果展和教师专场音乐会等庆祝活动,举办38场高水平学术交流、名家讲坛、校友论坛、学术研讨会。校友及友好合作单位向学校共捐赠2287万元。中国教育报在头版显著位置“教改先锋重大典型报道”栏目,以《一所地方高校的第二次转型——滁州学院专业再造记》为题,报道了我校以信息化为突破口,通过“信息化+”模式对专业再造,促进学校第二次转型的探索发展之路。活动集中呈现了学校的办学底蕴,充分展示了学校办学成就,有力彰显了学校文化内核,提升了学术影响与社会声誉、汇聚了高水平大学建设强大合力,为学校站在新起点开启新征程提振了精神、凝聚了资源、积蓄了力量。

四、荣膺“第二届全国文明校园”,“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成效显著

经过全体师生员工不懈努力,2020年11月,我校被中央文明委授予“第二届全国文明校园”称号。这是继我校获批全国文明单位、安徽省文明单位、首届安徽省文明校园后,精神文明建设取得的又一重大标志性成果。近年来,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对照“六个好”创建标准,学校扎实开展“十大提升行动”,把文明创建与各方面工作深度融合,做到“一盘棋”统筹、“一体化”推进、“一条心”发力,文明创建成为推动学校事业发展的重要源泉,为学校内涵发展、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精神动力,为滁州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作出了重要贡献。

学校全力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建设“教管服”一体化智慧思政平台,加快构建一体化思政工作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伟大抗疫精神,师生党员捐款近18万元支持抗疫工作,开展“‘艺’心战疫”主题网络文化节,师生共上一堂网络思政大课,《花鼓健身操》入选教育部抗疫节目征集成果展示。加强思政课改革,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获评8项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能力提升计划项目。全年通过奖助补免等方式资助18000余名学子2479万元。疫情期间开展“云”活动守护万千学子心理健康。建立党员志愿服务体系,教职工党员走向街头志愿开展文明劝导。123名学生参军入伍,学校获省征兵工作先进单位。548名学生在家乡志愿服务当地防控工作受表扬。暑期社会实践工作连续第七年被团中央表彰。抗美援朝老战士陈继本先进事迹被中央电视台报道,朱双杰博士夫妇带领乡亲脱贫致富获评“安徽好人”。舆情信息工作连续第三年获得省委宣传部表彰。

五、地理学入选安徽省高峰学科,学科建设和科技工作取得新进展

树立学科意识,推进学科建设,把实现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及其学位授权点的突破摆在学科建设的首要位置,全面提升学科建设水平。地理学入选安徽省高等学校Ⅲ类高峰学科,省内同类高校仅有两学科入选。学校入选教育部应急管理学院建设首批试点学校,全国共19所高校入选,我校是安徽省唯一入选高校。土木学院“安徽省桥梁结构数据诊断与智慧运维国际联合研究中心”获安徽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是学校首个国际合作科研平台。与省内4所大学签订学科建设合作协议,为进一步推深做实硕士学位点创建打下了良好基础。

获批省部级以上项目75项,安徽省社会科学奖、安徽省科技进步奖2项。全年科技实际到账经费5838万元,其中横向项目到账经费4259万元,总量和增幅均位列安徽同类高校前列。获得各级各类纵向科研项目140项。科技助力脱贫攻坚,定点帮扶的定远县义和村228户801名贫困人口顺利脱贫。

六、扎实推进一流本科建设,持续完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深入落实“学生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理念,通过抓专业内涵建设、课程思政建设、课堂教学改革、质量文化建设,扎实推进一流本科建设,不断完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新增智能科学与技术和风景园林2个本科专业。《管理学》课程获批国家首批线下一流课程,获批1个教育部新农科项目。推出53门课程思政示范课,学校获批“安徽省课程思政建设先行高校”。探索构建“1+N+2+3”的线上教育教学方案,保证了疫情防控期间教学进度和教学质量,该方案获安徽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学校获批安徽省线上教学示范高校。3个案例在安徽省高校教师教学发展联盟“停课不停学”在线教学优秀案例评选获一、二等奖。积极推进“双基”达标建设和示范创建活动,学校获批“安徽省‘双基’建设示范高校”,8个系(教研室)获批“省级示范基层教学组织”。

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完善学风监管体系,狠抓学风建设。全年共有万余人次学生参加54项A、B类学科与专业技能竞赛,共获省级及以上奖项824项,其中国家级奖项55项。在“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中国智能制造”等A类赛事国赛中取得突破。1.6万余人次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320名学生参加了SYB、ETP等创业培训,75个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获国家级立项。遴选10个学生创业项目入驻校内孵化基地,立项14个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团队。落实就业“一把手工程”,线上线下全力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截止年底,2020届毕业生就业率90.02%,571名毕业生考取国内外高校研究生。

七、“人才工作年”取得良好成效,师德长效机制进一步健全

出台引进高层次人才及团队办法和人才招聘考核办法,进一步推进博士化工程,实行高层次人才“一人一策”,强化柔性引进人才目标考核管理,探索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完善校院领导联系服务高层次人才办法,人才工作取得良好成效。全年共引进硕士以上人才74人,其中教授3人(三类人才1人)。引育博士30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新入站博士后1人,选派培养博士研究生19人。获批省高校优秀拔尖人才培育资助项目17项,留学回国人员创新创业项目2项,市“113”创新产业团队1个。9名教师晋升正高级职称、28名教师晋升副高级职称。院士工作站获2020年度省级绩效考核优秀等次。开展专职思政课教师和专职辅导员专项编制招聘工作,第一批新招入编思政课教师4人、辅导员16人。成立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教师职称评审委员会,进一步落实思政课教师、专职辅导员职称单列计划、单设标准、单独评审要求。

出台《滁州学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实施方案》《滁州学院师德失范行为处理实施细则(试行)》,认真执行师德年度评议等制度,制订师德教育学习专题计划,组织开展多项活动,加强师德教育学习,强化师德典型宣传,师德建设氛围更加浓厚。

八、获批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开放办学步伐加快

2020年,我校与泰国易三仓大学合作举办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教育项目通过教育部审批,实现了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零的突破。举办“云端”学术会议,破解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与马来西亚博特拉大学联合举办第三届食品低温加工国际学术研讨会,与台湾高校和企业联合举办第七届皖台物联网研讨会、皖台创富交流营。保持皖台教育沟通合作和校企联合培养人才工作得到省教育厅、省台办等部门的肯定和赞扬。

学校发挥学科专业和人才集聚优势,积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推进与滁州市人民政府及下辖县市区政府战略合作。通过“教授博士进企业”等方式,组织180余人次教授博士深入220余家企业开展技术研发、产品开发、员工培训等工作。与169家企事业单位建立实质性的合作关系,签订产学研合作项目224个。5名高层次人才挂职企业科技副总经理。成立科技服务与成果转化中心来安分中心,天长分中心被评为“天长市先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构”。

九、获批3.5亿元地方非标专项债项目,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

学校抢抓政策机遇,成功获批地方非标专项债项目——“智慧+”产教融合基础平台建设工程,为学校办学条件改善提供了资金支持。项目总投资3.5亿元,其中项目资本金 7000 万元,获批债券融资2.8亿元,2020年已到账9000万元。

会峰校区实验实训1号楼效果图

新一轮基本建设开启。会峰校区实验实训1号楼工程开工,会峰校区人才公寓4/5号楼、琅琊校区学生公寓A/B楼工程正在进行设计单位招标采购,会峰校区实践创新中心、新图书馆、学生公寓15/16号楼、产教融合综合实验实训中心等工程前期工作正有序推进。环琅琊山景观道土地置换工作顺利开展,校园规划修编方案通过了专家论证和滁州市政府业务部门许可。投入1500余万元用于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和网络系统升级。部分实践教学场所、科研平台、道路改造升级,会峰校区田径实训场、灯光篮球场焕然一新,教工餐厅正式营业,进一步改善了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师生学习工作和生活条件。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开展校园及周边综合治理,全力做好重大风险隐患排查,开展疫情防控应急演练,进一步健全安全稳定工作责任体系和学校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全面提升师生安全意识和学校整体安全管理水平,筑牢防线,有力维护校园安全稳定。

十、扎实推进“全省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建设,加强党对学校全面领导

坚持以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为核心,以“全省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建设为重点,以党建质量提升“3∙20行动”为抓手,把党建“势能”切实转化为推进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强化领导力,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强化“六个过硬”,切实履行管党治党、办学治校的主体责任。释放引领力,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层党建工作的意见》,立项建设“标杆院系”“样板支部”“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领航计划”示范库等培育项目20个,实施理论研究、实践探索、支部特色三类项目52个,指导建立“党建+”“微党建”模式,评选年度示范案例“三十佳”。提升组织力,修订二级学院“两个规则”,探索二级党组织中心组联合学习模式,建立9个校级党委班子成员党支部工作联系点,完成117个党支部换届,开展教工党支部与学生社团结对共建行动。激发战斗力,加强中层干部队伍建设,启动学校处级岗位补缺调整工作,完善干部工作制度,加强干部日常管理监督,健全“五大体系”,进一步激励全校广大干部新时代担当新作为,学校在省属高校组织部长及干部科长培训班上作经验交流。加强监督力,落实纪检监察工作改革要求,调整设置相关机构,压实监督责任,从严从实深化“三个以案”警示教育,全面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学校政治生态风清气正。